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推荐好友
扫一扫,关注最新学术知识和资讯

扫码关注公众号

职称驿站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官方微信号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义人力资源管理期刊征稿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人力资源论文发布时间:2014-03-06 14:00:45浏览:

  由于大型工程设计项目具有周期长,多专业协同工作依赖性强,对知识的重复性应用多、利用已有经验、技术资料比重较大等特点,造成组织与员工的个性化、自主性、创新性相对较弱。

  一、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和知识技术员工特点与差异性一般认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具有以下特点或特征:企业内部员工主要由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人员构成;拥有大量高、尖、新技术设备;产品具有较高的知识与技术含量;生产与管理内容和环节主要依赖知识与技术活动;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有相当的比重。

  但所有这些只是对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属性的一般认识和理解,如果从人力资源管理方看,从知识技术型组织对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仅仅有以上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充分认识到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和知识技术型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共性与个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一)本企业及知识技术型员工的特点

  本企业是国内电力勘测设计行业中的大型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组织。承担着国家大中型发、输、变电工程项目勘测、设计、咨询、工程管理及工程监理等工作,拥有着一大批相关专业知识、技术型员工。其企业的发展、产品实现与输出主要依靠和通过员工的各类知识、技术活动去实现。包括:专业知识技术的采集、整理、审核、共享、交流、利用和创新等环节和过程。

  企业产品因知识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其产品的“生命周期”较之其他行业要长得多。因此,客观上也造成了组织和员工的创新性相对较低。

  组织和员工的工作对象是大型能源基本建设项目,接触和联系政府部门、项目投资,以及制造、施工、安装、调试组织较多,因此其组织和员工的开放性、融合性以及团队意识相对较强。

  员工进入企业初期其个体的个性化,自主性、挑战性较强,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工作经验的增长,上述特点呈现出下降或淡化趋势。

  由于本企业的性质是为国家能源基础建设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性的组织,其人才市场较为开放、竞争较为激烈,因此造成其个体员工的流动性相对较大,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知识、能力和经验多的中青年员工。

  (二)知识技术型组织和知识技术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差异性影响因素

  知识型组织与员工虽然有着自身的特点与特性,但同时也因其受到所在企业或组织的性质、组织传统与文化背景,以及企业在市场中作用和性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知识型群体还是个体也都存着一定的差异性。

  企业性质或行业属性因素。知识型员工特点受所在企业或组织的行业特性和性质具有相当的影响。一般来讲,同样是知识型组织或员工,当企业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其织和员工的开放性、自主性、流动性以及个性化相对于垄断性行业较为突出:当企业或组织的产品实现过程和结果主要是以研发性质,或者是以输出“软科学”成果和“软产品”的性质时,其上述特性相对于技术成果转换和应用的企业更为突出。

  企业传统和文化背景因素。一个企业的传统与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知识型和非知识型。一般认为,新兴、新型企业和倡导或具有创新文化的企业,其员工的开放性、自主性、流动性、挑战性以及个性化相对于老企业、传统文化浓厚的企业表现得突出。从另一方面说,知识经济、知识管理、以及知识型组织,它的真正动力和内涵包括了要求有不懈的创新性思维、创新行动的要素,而历史悠久或传统文化浓厚的企业与组织大多在这一方面都有所欠缺。

  (三)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和知识技术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普遍性和差异性

  知识型员工由于其所受教育、成长环境,以及对知识技术的掌握程度等众多因素,有着较为鲜明和突出的特点和特性。

  1.个性化与自主性。在知识型员工组织中,员工个体的个性化与自主性特性或特点表现得极为突出,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普遍共识。这种个性化与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员工个体的需求、发展及其价值观与组织的需求、发展不对称、不平衡和不协调方面。大量的调查事实表明:现代知识技术密集企业或组织中的知识员工,对知识、专业技术的忠诚度和依赖性明显地高于对企业对组织的忠诚度和依赖性,他们大部分强调个人发展和个性发展,而把组织发展、团队发展放在第二位。

  再如,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的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了知识型员工在强调个体成长方面的突出性质,知识型员工注重的主要四个因素、排序以及比重是:个体成长,占34%;工作自主占31%;业务成长占28%;金钱财富只占7%.

  除此以外,知识型员工还在民主意识、人本理念、思维方式,以及其对客观事物的批判性等方面,较之其他类型个体都表现出极大的个性化与自主性。

  2.挑战性与创新性。知识型组织和员工,由于其知识的自然属性因素和工作对象、内容及性的因素决定其具有挑战性与创新性。就前者因素而言,由于知识活动是知识的采集、归纳、利用、交流和创造的过程,是信息、经验加工和提炼的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各种转换、更新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样也就在客观上要求其知识载体不断地创新以对应挑战。另外,就是知识型员工工作性质,以及人本需求因素也决定了知识型员工相对于其他群体更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

  3.对知识、知识型员工或组织的知识价值缺少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从理论上讲,由于知识作为人们认识或感知的结果,其具有特殊的属性,以及其作为知识载体——人的复杂性,则长期以来对知识的价值、掌握知识的人的价值进行准确地度量是十分困难的。从而也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在对于知识技术密集型员工和组织的真正价值度量、评估缺少有效的、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与手段。这一内容也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或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遍性课题。

  上述企业或行业性质、产品实现结果以及知识活动的过程,决定了本企业和员工虽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虽然具有知识技术型员工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征,但也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二、对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几个重点问题的认识。

  (一)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出发,引入与运用知识管理

  实现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的途径、手段与支持要素是多样的。但就本企业性质而言,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引人和运用知识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显然是最基本、最“迅捷”的要素和途径。具体讲,在一定时期内,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应该建立在: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技术,营造知识分享的文化,努力创造和提升员工学习和使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的提高促进其组织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并以此使员工与组织目标相统一,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协调。同时,这种目标的统一与发展的协调应该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人才培训体系,加速业内部人力资本增值

  对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强调人力资本的增值应高于资产或财务资本的增值,这是不言而喻的。而人力资本的增值途径甚至说唯一途径,就是培养与培训。进一步说,人力资本增值速率或速度基本上取决于组织对其知识技术型员工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效果,包括培训的目标、方式、以及资金的投入等方面。

  1.针对本企业情况,在人力资源或人才培训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应该是:从知识技术密集组织特点出发,研究并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的人才培训体系。其培训体系的核心或重点是围绕人力资源及人才能力的培训,包括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活动的掌控能力,以及知识创造的能力。

  2.创建和促进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环境与机制。通过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以及培训平台建设促进员工个体“隐性知识”向组织“显性知识”的转化。同时,也应以组织的“显性知识”反馈促进员工个体“隐性知识”的进一步提高。

  3.在培训方式、方向及层面上要力求做到组织目标需求与员工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相协调;远、中、近期培训方向相协调,以及高、中、低培训层面相协调。

  (三)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知识技术型员工发展与复合激励体系

  从知识技术型员工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因为其价值和需求取向都与其他群体有着一定不同,所以对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应是“按需所取”,而其中的员工需求发展和激励规划与体系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

  1.坚持实施员工多通道发展,提倡员工多岗位实践。知识技术型员工多通道发展、多岗位实践的实质是为员工提供机会成就,以及机会和成就激励。因此,在组织内部人力资源规划中有意识地为员工提供与创造这种政策与制度保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一些知识技术骨干性人才,尊重其个性发展与组织发展相协调,鼓励和提倡他们向交叉专业、边缘性专业、甚至跨专业岗位实践发展,从而促进其挑战性、创新性进一步发展。

  2.建立多元、复合激励体系。这一点主要是基于知识技术型员工期望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报酬期望、成就期望、机会期望。因此,在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激励管理制度与机制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多元复合性激励措施制定和机制形成,包括薪酬激励、成就激励和机会激励。与此同时,在这种机制或制度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类(项)激励中激励因子的构成与确定,如培训、晋升、交流、表彰、休假以及其它福利等;二是知识、能力、业绩以及其它要素在各项激励类型中的比例与权重构成。

  (四)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科学评价与评估体系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无论是组织还是员工,也无论是管理目标,还是方式、方法以及其结果,都应建立在科学、完整、有效的评估与评价基础之上。针对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应在以下方面建立和完善其体系的建设。

  1.建立和确立以知识能力与业绩为导向、为核心的企业内部人才评价体系。在这一方面要坚决克服以往重学历、重资历,轻能力、轻业绩的倾向,建立以业绩为依据,以行为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制度和办法。

  2.完善科学测评指标。要从规范本企业内部职位分类和岗位标准入手,结合员工岗位培训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和建立本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人才、业技术人才,以及其他人才等各类各层面人才的业绩、知识、能力测评指标。特别是要注重生产经营一线部、室专业技术类员工的业绩、知识、能力指标的创新与完善。

  3.探讨创新知识、能力测评技术手段。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中有许多测评技术和手段,但对知识和专业技术活动、知识与专业技术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与专业技术成果的量测与评估(特别是对本企业和组织的知识分享、知识贡献度的量测与评估),还缺乏科学、相适和准确的手段与方法。因此,如何加强对这一方面的探讨和创新是我们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五)不断完善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机制

  由于知识技术型员工具有个性化强、流动性大等性质和特点,因此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管理因素。这种风险就是“确保智力资本的不流失”。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家基本建设市场的变化,工程设计咨询行业也面临着极大的竞争挑战,而这种竞争其本质就是行业内专业知识型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面对挑战,尽快建立和完善本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机制。并应关注和解决好三个层面的问题。

  1.建立和完善组织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其主要内容还是前面提到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环节问题:包括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采取多种或复合激励等等,特别是要关注员工的个性发展与组织发展协调问题。并且通过两者间的共同发展以期达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契约”及其机制。

  2.人才的流动,知识型人才的流动都是必然的,而稳定只是相对的。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密切关注社会知识型人才市场的进展与变化。也就是说,随着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不断发育,随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资本价值与其接近或接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平台建设与环节应当与社会资源实现一定的信息、内容及资源共享。例如一些职业经理人才、特殊专业技能人才、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取等等。

  3.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应注重利用法律、法规降低其风险程度。目前,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有共同的体会,企业、组织与员工个体的司法诉讼事例在不断地增加,既有劳动纠纷问题,也有知识产权等其他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带来新的、复杂的课题,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和组织带来额外成本支出。因此,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不仅仅是协调与平衡组织与员工双向发展问题,也不仅仅是“心理契约”形成或构建的问题,还应进一步关注和注重如何利用法律法规降低风险的内容管理。一、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和知识技术型员工特点与差异性

  一般认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具有以下特点或特征:企业内部员工主要由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人员构成;拥有大量高、尖、新技术设备;产品具有较高的知识与技术含量;生产与管理内容和环节主要依赖知识与技术活动;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有相当的比重。

  但所有这些只是对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属性的一般认识和理解,如果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看,从知识技术型组织对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仅仅有以上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充分认识到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和知识技术型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共性与个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一)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和知识技术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普遍性和差异性

  知识型员工由于其所受教育、成长环境,以及对知识技术的掌握程度等众多因素,有着较为鲜明和突出的特点和特性。

  1.个性化与自主性。在知识型员工组织中,员工个体的个性化与自主性特性或特点表现得极为突出,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普遍共识。这种个性化与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员工个体的需求、发展及其价值观与组织的需求、发展不对称、不平衡和不协调方面。大量的调查事实表明:现代知识技术密集企业或组织中的知识员工,对知识、专业技术的忠诚度和依赖性明显地高于对企业对组织的忠诚度和依赖性,他们大部分强调个人发展和个性发展,而把组织发展、团队发展放在第二位。

  再如,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的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了知识型员工在强调个体成长方面的突出性质,知识型员工注重的主要四个因素、排序以及比重是:个体成长,占34%;工作自主占31%;业务成长占28%;金钱财富只占7%.

  除此以外,知识型员工还在民主意识、人本理念、思维方式,以及其对客观事物的批判性等方面,较之其他类型个体都表现出极大的个性化与自主性。

  2.挑战性与创新性。知识型组织和员工,由于其知识的自然属性因素和工作对象、内容及性的因素决定其具有挑战性与创新性。就前者因素而言,由于知识活动是知识的采集、归纳、利用、交流和创造的过程,是信息、经验加工和提炼的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各种转换、更新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样也就在客观上要求其知识载体不断地创新以对应挑战。另外,就是知识型员工工作性质,以及人本需求因素也决定了知识型员工相对于其他群体更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

  3.知识型组织或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比重较大,并且其价值往往取决于个体价值的大小和取舍。在当今知识经济或信息社会中,生产要素不再是像工业时代土地、劳力和资本那样简单,只是知识或以知识为代表的相关内容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新的市场价值评判表明,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将主要取决于该组织的金融资本和智力资本。而这种智力资本更多地是指以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并占有相当的比重。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以往对知识资产或知识资本的形态、性质都比较清楚,但对其产生方式以及控制过程却有些模糊口事实上,在知识技术密集企业中,组织的知识资本更多地是掌握在知识型个体员工之中。例如,作为企业对知识的占有或拥有往往是一些制度、规程、标准、图纸、资料以及数据库类,这些只是代表真正知识资产的一小部分。而类似知识经验、技术方案、设计创意、客户关系信息,以及某些技术秘诀等,往往存在于非组织或非正式系统内,并多存在于组织内个体员工的头脑之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真正价值更多地是体现在组织内知识型员工个体身上。

  4.对知识、知识型员工或组织的知识价值缺少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从理论上讲,由于知识作为人们认识或感知的结果,其具有特殊的属性,以及其作为知识载体——人的复杂性,则长期以来对知识的价值、掌握知识的人的价值进行准确地度量是十分困难的。从而也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在对于知识技术密集型员工和组织的真正价值度量、评估缺少有效的、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与手段。这一内容也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或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遍性课题。

  (二)知识技术型组织和知识技术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差异性影响因素

  知识型组织与员工虽然有着自身的特点与特性,但同时也因其受到所在企业或组织的性质、组织传统与文化背景,以及企业在市场中作用和性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知识型群体还是个体也都存着一定的差异性。

  企业性质或行业属性因素。知识型员工特点受所在企业或组织的行业特性和性质具有相当的影响。一般来讲,同样是知识型组织或员工,当企业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其组织和员工的开放性、自主性、流动性以及个性化相对于垄断性行业较为突出:当企业或组织的产品实现过程和结果主要是以研发性质,或者是以输出“软科学”成果和“软产品”的性质时,其上述特性相对于技术成果转换和应用的企业更为突出。

  企业传统和文化背景因素。一个企业的传统与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知识型和非知识型。一般认为,新兴、新型企业和倡导或具有创新文化的企业,其员工的开放性、自主性、流动性、挑战性以及个性化相对于老企业、传统文化浓厚的企业表现得突出。从另一方面说,知识经济、知识管理、以及知识型组织,它的真正动力和内涵包括了要求有不懈的创新性思维、创新行动的要素,而历史悠久或传统文化浓厚的企业与组织大多在这一方面都有所欠缺。

  (三)本企业及知识技术型员工的特点

  本企业是国内电力勘测设计行业中的大型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组织。承担着国家大中型发、输、变电工程项目勘测、设计、咨询、工程管理及工程监理等工作,拥有着一大批相关专业知识、技术型员工。其企业的发展、产品实现与输出主要依靠和通过员工的各类知识、技术活动去实现。包括:专业知识技术的采集、整理、审核、共享、交流、利用和创新等环节和过程。

  由于大型工程设计项目具有周期长,多专业协同工作依赖性强,对知识的重复性应用多、利用已有经验、技术资料比重较大等特点,造成组织与员工的个性化、自主性、创新性相对较弱。

  企业产品因知识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其产品的“生命周期”较之其他行业要长得多。因此,客观上也造成了组织和员工的创新性相对较低。

  组织和员工的工作对象是大型能源基本建设项目,接触和联系政府部门、项目投资,以及制造、施工、安装、调试组织较多,因此其组织和员工的开放性、融合性以及团队意识相对较强。

  员工进入企业初期其个体的个性化,自主性、挑战性较强,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工作经验的增长,上述特点呈现出下降或淡化趋势。

  由于本企业的性质是为国家能源基础建设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性的组织,其人才市场较为开放、竞争较为激烈,因此造成其个体员工的流动性相对较大,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知识、能力和经验多的中青年员工。

  上述企业或行业性质、产品实现结果以及知识活动的过程,决定了本企业和员工虽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虽然具有知识技术型员工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征,但也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二、对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几个重点问题的认识。

  (一)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出发,引入与运用知识管理

  实现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的途径、手段与支持要素是多样的。但就本企业性质而言,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引人和运用知识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显然是最基本、最“迅捷”的要素和途径。具体讲,在一定时期内,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应该建立在: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技术,营造知识分享的文化,努力创造和提升员工学习和使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的提高促进其组织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并以此使员工与组织目标相统一,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协调。同时,这种目标的统一与发展的协调应该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人才培训体系,加速企业内部人力资本增值

  对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强调人力资本的增值应高于资产或财务资本的增值,这是不言而喻的。而人力资本的增值途径甚至说唯一途径,就是培养与培训。进一步说,人力资本增值速率或速度基本上取决于组织对其知识技术型员工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效果,包括培训的目标、方式、以及资金的投入等方面。

  1.针对本企业情况,在人力资源或人才培训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应该是:从知识技术密集组织特点出发,研究并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适的人才培训体系。其培训体系的核心或重点是围绕人力资源及人才能力的培训,包括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活动的掌控能力,以及知识创造的能力。

  2.创建和促进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环境与机制。通过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以及培训平台建设促进员工个体“隐性知识”向组织“显性知识”的转化。同时,也应以组织的“显性知识”反馈促进员工个体“隐性知识”的进一步提高。

  3.在培训方式、方向及层面上要力求做到组织目标需求与员工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相协调;远、中、近期培训方向相协调,以及高、中、低培训层面相协调。

  (三)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知识技术型员工发展与复合激励体系

  从知识技术型员工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因为其价值和需求取向都与其他群体有着一定不同,所以对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应是“按需所取”,而其中的员工需求发展和激励规划与体系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

  1.坚持实施员工多通道发展,提倡员工多岗位实践。知识技术型员工多通道发展、多岗位实践的实质是为员工提供机会成就,以及机会和成就激励。因此,在组织内部人力资源规划中有意识地为员工提供与创造这种政策与制度保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一些知识技术骨干性人才,尊重其个性发展与组织发展相协调,鼓励和提倡他们向交叉专业、边缘性专业、甚至跨专业岗位实践发展,从而促进其挑战性、创新性进一步发展。

  2.建立多元、复合激励体系。这一点主要是基于知识技术型员工期望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报酬期望、成就期望、机会期望。因此,在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激励管理制度与机制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多元复合性激励措施制定和机制形成,包括薪酬激励、成就激励和机会激励。与此同时,在这种机制或制度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类(项)激励中激励因子的构成与确定,如培训、晋升、交流、表彰、休假以及其它福利等;二是知识、能力、业绩以及其它要素在各项激励类型中的比例与权重构成。

  (四)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科学评价与评估体系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无论是组织还是员工,也无论是管理目标,还是方式、方法以及其结果,都应建立在科学、完整、有效的评估与评价基础之上。针对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应在以下方面建立和完善其体系的建设。

  1.建立和确立以知识能力与业绩为导向、为核心的企业内部人才评价体系。在这一方面要坚决克服以往重学历、重资历,轻能力、轻业绩的倾向,建立以业绩为依据,以行为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制度和办法。

  2.完善科学测评指标。要从规范本企业内部职位分类和岗位标准入手,结合员工岗位培训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和建立本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其他人才等各类各层面人才的业绩、知识、能力测评指标。特别是要注重生产经营一线部、室专业技术类员工的业绩、知识、能力指标的创新与完善。

  3.探讨创新知识、能力测评技术手段。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中有许多测评技术和手段,但对知识和专业技术活动、知识与专业技术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与专业技术成果的量测与评估(特别是对本企业和组织的知识分享、知识贡献度的量测与评估),还缺乏科学、相适和准确的手段与方法。因此,如何加强对这一方面的探讨和创新是我们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五)不断完善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机制

  由于知识技术型员工具有个性化强、流动性大等性质和特点,因此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管理因素。这种风险就是“确保智力资本的不流失”。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家基本建设市场的变化,工程设计咨询行业也面临着极大的竞争挑战,而这种竞争其本质就是行业内专业知识型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面对挑战,尽快建立和完善本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机制。并应关注和解决好三个层面的问题。

  1.建立和完善组织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其主要内容还是前面提到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环节问题:包括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采取多种或复合激励等等,特别是要关注员工的个性发展与组织发展协调问题。并且通过两者间的共同发展以期达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契约”及其机制。

  2.人才的流动,知识型人才的流动都是必然的,而稳定只是相对的。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密切关注社会知识型人才市场的进展与变化。也就是说,随着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不断发育,随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资本价值与其接近或接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平台建设与环节应当与社会资源实现一定的信息、内容及资源共享。例如一些职业经理人才、特殊专业技能人才、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获取等等。

  3.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应注重利用法律、法规降低其风险程度。目前,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有共同的体会,企业、组织与员工个体的司法诉讼事例在不断地增加,既有劳动纠纷问题,也有知识产权等其他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带来新的、复杂的课题,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和组织带来额外成本支出。因此,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不仅仅是协调与平衡组织与员工双向发展问题,也不仅仅是“心理契约”形成或构建的问题,还应进一步关注和注重如何利用法律法规降低风险的内容管理。一、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和知识技术型员工特点与差异性

  一般认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具有以下特点或特征:企业内部员工主要由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人员构成;拥有大量高、尖、新技术设备;产品具有较高的知识与技术含量;生产与管理内容和环节主要依赖知识与技术活动;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有相当的比重。

  但所有这些只是对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属性的一般认识和理解,如果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看,从知识技术型组织对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仅仅有以上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充分认识到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和知识技术型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共性与个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一)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和知识技术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普遍性和差异性

  知识型员工由于其所受教育、成长环境,以及对知识技术的掌握程度等众多因素,有着较为鲜明和突出的特点和特性。

  1.个性化与自主性。在知识型员工组织中,员工个体的个性化与自主性特性或特点表现得极为突出,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普遍共识。这种个性化与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员工个体的需求、发展及其价值观与组织的需求、发展不对称、不平衡和不协调方面。大量的调查事实表明:现代知识技术密集企业或组织中的知识员工,对知识、专业技术的忠诚度和依赖性明显地高于对企业对组织的忠诚度和依赖性,他们大部分强调个人发展和个性发展,而把组织发展、团队发展放在第二位。

  再如,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的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了知识型员工在强调个体成长方面的突出性质,知识型员工注重的主要四个因素、排序以及比重是:个体成长,占34%;工作自主占31%;业务成长占28%;金钱财富只占7%.

  除此以外,知识型员工还在民主意识、人本理念、思维方式,以及其对客观事物的批判性等方面,较之其他类型个体都表现出极大的个性化与自主性。

  2.挑战性与创新性。知识型组织和员工,由于其知识的自然属性因素和工作对象、内容及性的因素决定其具有挑战性与创新性。就前者因素而言,由于知识活动是知识的采集、归纳、利用、交流和创造的过程,是信息、经验加工和提炼的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各种转换、更新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样也就在客观上要求其知识载体不断地创新以对应挑战。另外,就是知识型员工工作性质,以及人本需求因素也决定了知识型员工相对于其他群体更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

  3.知识型组织或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比重较大,并且其价值往往取决于个体价值的大小和取舍。在当今知识经济或信息社会中,生产要素不再是像工业时代土地、劳力和资本那样简单,只是知识或以知识为代表的相关内容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新的市场价值评判表明,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将主要取决于该组织的金融资本和智力资本。而这种智力资本更多地是指以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并占有相当的比重。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以往对知识资产或知识资本的形态、性质都比较清楚,但对其产生方式以及控制过程却有些模糊口事实上,在知识技术密集企业中,组织的知识资本更多地是掌握在知识型个体员工之中。例如,作为企业对知识的占有或拥有往往是一些制度、规程、标准、图纸、资料以及数据库类,这些只是代表真正知识资产的一小部分。而类似知识经验、技术方案、设计创意、客户关系信息,以及某些技术秘诀等,往往存在于非组织或非正式系统内,并多存在于组织内个体员工的头脑之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真正价值更多地是体现在组织内知识型员工个体身上。

  4.对知识、知识型员工或组织的知识价值缺少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从理论上讲,由于知识作为人们认识或感知的结果,其具有特殊的属性,以及其作为知识载体——人的复杂性,则长期以来对知识的价值、掌握知识的人的价值进行准确地度量是十分困难的。从而也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在对于知识技术密集型员工和组织的真正价值度量、评估缺少有效的、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与手段。这一内容也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或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遍性课题。

  (二)知识技术型组织和知识技术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差异性影响因素

  知识型组织与员工虽然有着自身的特点与特性,但同时也因其受到所在企业或组织的性质、组织传统与文化背景,以及企业在市场中作用和性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知识型群体还是个体也都存着一定的差异性。

  企业性质或行业属性因素。知识型员工特点受所在企业或组织的行业特性和性质具有相当的影响。一般来讲,同样是知识型组织或员工,当企业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其组织和员工的开放性、自主性、流动性以及个性化相对于垄断性行业较为突出:当企业或组织的产品实现过程和结果主要是以研发性质,或者是以输出“软科学”成果和“软产品”的性质时,其上述特性相对于技术成果转换和应用的企业更为突出。

  企业传统和文化背景因素。一个企业的传统与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知识型和非知识型。一般认为,新兴、新型企业和倡导或具有创新文化的企业,其员工的开放性、自主性、流动性、挑战性以及个性化相对于老企业、传统文化浓厚的企业表现得突出。从另一方面说,知识经济、知识管理、以及知识型组织,它的真正动力和内涵包括了要求有不懈的创新性思维、创新行动的要素,而历史悠久或传统文化浓厚的企业与组织大多在这一方面都有所欠缺。

  (三)本企业及知识技术型员工的特点

  本企业是国内电力勘测设计行业中的大型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组织。承担着国家大中型发、输、变电工程项目勘测、设计、咨询、工程管理及工程监理等工作,拥有着一大批相关专业知识、技术型员工。其企业的发展、产品实现与输出主要依靠和通过员工的各类知识、技术活动去实现。包括:专业知识技术的采集、整理、审核、共享、交流、利用和创新等环节和过程。

  由于大型工程设计项目具有周期长,多专业协同工作依赖性强,对知识的重复性应用多、利用已有经验、技术资料比重较大等特点,造成组织与员工的个性化、自主性、创新性相对较弱。

  企业产品因知识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其产品的“生命周期”较之其他行业要长得多。因此,客观上也造成了组织和员工的创新性相对较低。

  组织和员工的工作对象是大型能源基本建设项目,接触和联系政府部门、项目投资,以及制造、施工、安装、调试组织较多,因此其组织和员工的开放性、融合性以及团队意识相对较强。

  员工进入企业初期其个体的个性化,自主性、挑战性较强,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工作经验的增长,上述特点呈现出下降或淡化趋势。

  由于本企业的性质是为国家能源基础建设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性的组织,其人才市场较为开放、竞争较为激烈,因此造成其个体员工的流动性相对较大,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知识、能力和经验多的中青年员工。

  上述企业或行业性质、产品实现结果以及知识活动的过程,决定了本企业和员工虽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虽然具有知识技术型员工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征,但也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二、对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几个重点问题的认识。

  (一)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出发,引入与运用知识管理

  实现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的途径、手段与支持要素是多样的。但就本企业性质而言,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引人和运用知识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显然是最基本、最“迅捷”的要素和途径。具体讲,在一定时期内,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应该建立在: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技术,营造知识分享的文化,努力创造和提升员工学习和使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的提高促进其组织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并以此使员工与组织目标相统一,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协调。同时,这种目标的统一与发展的协调应该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人才培训体系,加速企业内部人力资本增值

  对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强调人力资本的增值应高于资产或财务资本的增值,这是不言而喻的。而人力资本的增值途径甚至说唯一途径,就是培养与培训。进一步说,人力资本增值速率或速度基本上取决于组织对其知识技术型员工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效果,包括培训的目标、方式、以及资金的投入等方面。

  1.针对本企业情况,在人力资源或人才培训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应该是:从知识技术密集组织特点出发,研究并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适的人才培训体系。其培训体系的核心或重点是围绕人力资源及人才能力的培训,包括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活动的掌控能力,以及知识创造的能力。

  2.创建和促进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环境与机制。通过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以及培训平台建设促进员工个体“隐性知识”向组织“显性知识”的转化。同时,也应以组织的“显性知识”反馈促进员工个体“隐性知识”的进一步提高。

  3.在培训方式、方向及层面上要力求做到组织目标需求与员工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相协调;远、中、近期培训方向相协调,以及高、中、低培训层面相协调。

  (三)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知识技术型员工发展与复合激励体系

  从知识技术型员工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因为其价值和需求取向都与其他群体有着一定不同,所以对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应是“按需所取”,而其中的员工需求发展和激励规划与体系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

  1.坚持实施员工多通道发展,提倡员工多岗位实践。知识技术型员工多通道发展、多岗位实践的实质是为员工提供机会成就,以及机会和成就激励。因此,在组织内部人力资源规划中有意识地为员工提供与创造这种政策与制度保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一些知识技术骨干性人才,尊重其个性发展与组织发展相协调,鼓励和提倡他们向交叉专业、边缘性专业、甚至跨专业岗位实践发展,从而促进其挑战性、创新性进一步发展。

  2.建立多元、复合激励体系。这一点主要是基于知识技术型员工期望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报酬期望、成就期望、机会期望。因此,在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激励管理制度与机制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多元复合性激励措施制定和机制形成,包括薪酬激励、成就激励和机会激励。与此同时,在这种机制或制度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类(项)激励中激励因子的构成与确定,如培训、晋升、交流、表彰、休假以及其它福利等;二是知识、能力、业绩以及其它要素在各项激励类型中的比例与权重构成。

  (四)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的科学评价与评估体系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无论是组织还是员工,也无论是管理目标,还是方式、方法以及其结果,都应建立在科学、完整、有效的评估与评价基础之上。针对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应在以下方面建立和完善其体系的建设。

  1.建立和确立以知识能力与业绩为导向、为核心的企业内部人才评价体系。在这一方面要坚决克服以往重学历、重资历,轻能力、轻业绩的倾向,建立以业绩为依据,以行为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制度和办法。

  2.完善科学测评指标。要从规范本企业内部职位分类和岗位标准入手,结合员工岗位培训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和建立本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其他人才等各类各层面人才的业绩、知识、能力测评指标。特别是要注重生产经营一线部、室专业技术类员工的业绩、知识、能力指标的创新与完善。

  3.探讨创新知识、能力测评技术手段。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中有许多测评技术和手段,但对知识和专业技术活动、知识与专业技术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与专业技术成果的量测与评估(特别是对本企业和组织的知识分享、知识贡献度的量测与评估),还缺乏科学、相适和准确的手段与方法。因此,如何加强对这一方面的探讨和创新是我们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五)不断完善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机制

  由于知识技术型员工具有个性化强、流动性大等性质和特点,因此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管理因素。这种风险就是“确保智力资本的不流失”。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家基本建设市场的变化,工程设计咨询行业也面临着极大的竞争挑战,而这种竞争其本质就是行业内专业知识型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面对挑战,尽快建立和完善本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机制。并应关注和解决好三个层面的问题。

  1.建立和完善组织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其主要内容还是前面提到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环节问题:包括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采取多种或复合激励等等,特别是要关注员工的个性发展与组织发展协调问题。并且通过两者间的共同发展以期达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契约”及其机制。

  2.人才的流动,知识型人才的流动都是必然的,而稳定只是相对的。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密切关注社会知识型人才市场的进展与变化。也就是说,随着社会人力资源市场的不断发育,随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资本价值与其接近或接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平台建设与环节应当与社会资源实现一定的信息、内容及资源共享。例如一些职业经理人才、特殊专业技能人才、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获取等等。

  3.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应注重利用法律、法规降低其风险程度。目前,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有共同的体会,企业、组织与员工个体的司法诉讼事例在不断地增加,既有劳动纠纷问题,也有知识产权等其他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带来新的、复杂的课题,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和组织带来额外成本支出。因此,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不仅仅是协调与平衡组织与员工双向发展问题,也不仅仅是“心理契约”形成或构建的问题,还应进一步关注和注重如何利用法律法规降低风险的内容管理。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义人力资源管理期刊征稿》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意义人力资源管理期刊征稿

文章地址: https://www.zhichengyz.com/lunwen/guanli/renli/25495.html

我们的服务
  • 稿件预审

    快速预审、投刊前指导、专业学术评审,对文章进行评价

    立即咨询
  • 润色编辑

    校对编辑、深度润色,让稿件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体例等标准

    立即咨询
  • 学术翻译

    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确保稿件达到要求

    立即咨询
  • 文章查重

    数据库包括:期刊、文章、书籍、会议、预印书、百科全书和摘要等

    立即咨询
  • 期刊推荐

    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立即咨询
  • 稿件格式修改

    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

    立即咨询
  • 协助提交稿件

    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降低退稿或拒稿率

    立即咨询
  • 投稿附言指导

    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指导完成投稿附信(cover letter)

    立即咨询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