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财会论文发布时间:2013-09-14 15:08:40浏览:次
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这一点仅从近几年国家有关文件中便可以明显看出。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2005年 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提到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时,特别指出,“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2006年3月发布的《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时特别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继续扩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努力加以解决。”2006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谈到目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时,特别提到“收入分配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可见,在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都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分析的问题。因为只有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才可能去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本文以下部分将对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进行系统剖析。
一、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经济学家库兹涅茨(Kuznets)曾经指出,一国的收入不平衡与人均收入水平有关,人均收入水平极低和极高的国家,收入分布比较均匀;收入水平介于两者之间的国家,贫富差距较大。这是因为,从低收入开始,一个国家会经历一个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阶段。由于城市工业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和收入不均程度都比农业人口高,而且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较快,随着农业人口流入城市,城乡收入差别可能拉大。同时,更多的人口进入收入不均程度较高的工业,使得全社会的贫富不均加剧。高度工业化后,较低收入的工业人口通过提高技能和政治影响力缩小他们与高收入人口的收入差距,最终导致贫富不均程度降低。分析显示,人均GDP在1266美元时,贫富差距最大,这是我们得到的“库兹涅茨阀值”。以这个阀值为起点,人均收入每提高一倍,基尼系数下降0.005。而我国目前的人均GDP为正临近这一阀值,因而,居民收入差距也正是相对而言最大的时期。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即从低收入阶段转向中下收入阶段,从经济的起步阶段向快速发展阶段迈进。在这一阶段,各部门间的收入差别扩大,人口转移的速度加快,劳动差别随着社会文化教育水平的拉开而扩大,也随着主要提供复杂劳动的白领阶层的出现而扩大,这必然带来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从而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这是经济发展经历的必然阶段。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居民收入差距将逐渐缩小。
二、国家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
收入分配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政策主体在收入分配领域,采用政策手段,去实现收入分配目标的行动或行动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几经调整,对居民收入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也使得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以下分几个阶段介绍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收入分配政策。
新中国成立伊始,面临着严峻的经济状况。发展生产,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是当时的一项迫切任务。收入分配政策的实施也正是顺应了这个要求。在农村,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政府以合理价格收购农副产品、供应生产和生活所需物资,农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在城镇,改革工资制度,提高职工平均工资。“一五”期间,政府综合运用了包括信贷、税收、价格、工资等多项收入分配政策措施,使得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从1958年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开始偏离正确的轨道,走上了长达20年之久的曲折道路,而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因此历经曲折。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上是一种名义上实行按劳分配,实际上是略有差别的平均分配的单一型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单一,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分配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平均化的。
(二)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也开始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农村,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成果分配直接联系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使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
在城镇,随着改革的进行,企业内部舶激励、奖励分配形式得以恢复并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工资管理体制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结构工资制。
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政府在收入分配政策中,强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居民的收入开始有了合理的差距。
(三)20世纪90年代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
1992年召开的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标志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入了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方面,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1.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了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各自不同特点的工资制度,一定程度上建立了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改进了工资管理体制。企业工资分配逐步实现市场调节工资、企业自主分配、国家宏观调控。
2.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低收入群体的问题日渐显现,基于此,“消除贫困”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这也是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一问题,中央政府在保障低收入者生活、扶贫帮困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收入分配调整措施,包括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安排“专项基金”、增加扶贫投入等。
3.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这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改革粮食流通体制,作好粮食购销工作,以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针对农民负担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对策。
总的来看,20世纪90年代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促进分配领域改革、理顺分配关系、整顿分配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低收入群体问题日益突出、农民负担仍然较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
(四)2000年以来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态势,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针对此,中央采取了相应的收入分配调节措施。
1.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这一分配原则最基本的体现在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上。2000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明确了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推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深化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探索职工持股分配方式。并提出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工资分配新机制。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加快企业分配制度的创新,促进经济的有效增长。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以下岗失业职工为主体的部分城镇居民生活困难。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五”期间,国家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规划和试点。同时,加大低保资金投入,强化扶贫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建立居民储蓄存款实名制。自2001年4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居民收入差距的日趋扩大已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尤其是不合理收入差距的扩大,更是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社会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居民储蓄存款实行实名制,在反腐败、打击金融犯罪以及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体来看,我国收入分配政策在不断发展中逐步纠正过去平均主义的倾向,更为突出地强调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的同时,要对低收入者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进行扶持,对高收入者进行收入分配上的调节,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是和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分不开的。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积累、低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农副产品实行强制性低价收购,让农业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同时,还以严格的户籍制度将农村居民排斥在城市和工业化进程之外,大量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国民经济被人为地分割成农村和城市两个封闭的系统,这种以城乡分割和向城市倾斜为特征的城乡关系,虽然为我国工业体系的快速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使国民经济尤其是乡村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农产品的低价收购和对工业的投资倾斜,形成了资金从农业到工业、从农村到城市的定向转移机制,这种机制使农民家庭人均收入长期低下甚至不足以维持温饱,而城市居民的收入则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到 1978年,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为2.56倍,这在当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农业体制改革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到1985年,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缩小到1.86倍。
1985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制度的创新、分配制度的改革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从而使已经缩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另外,在总体发展战略指导下的阶段性发展战略也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的收入分配的规模状态。例如,“七五”期间,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梯度发展理论”的提出和空间布局战略的调整。按照“梯度发展理论”的构想,“七五”期间,国家经济与改革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向东倾斜,东部经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梯度发展理论”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但同时也使地区间居民的收入差距拉大了。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特定历史时期所提出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或多或少扩大了居民的收入差距。
四、行业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行业收入差别的形成取决于行业脑力劳动程度、行业人均资产占有量、国家行业政策、行业产品或服务的短缺程度等多种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行业市场化程度不够,而人为的垄断更造成某些行业的利润率居高不下,致使行业间的收入差别有增无减。垄断排斥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些部门和单位凭借行业垄断构筑市场准入壁垒,造成企业之间的竞争机会不平等;二是某些部门和单位在吸纳就业方面采取垄断措施,造成劳动力之间的竞争机会不平等。在这些部门和单位,即使勤杂工的收入和待遇也很高,人工成本直线上升。行业之间收入差别的扩大致使供职于不同行业的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别不断扩大。
五、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居民收入差别的扩大不仅由以上一些市场因素所导致,另外,一些非市场因素也直接导致了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这些非市场因素主要有:
1.劳动力质量的差别。居民的劳动力质量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在体力上的表现并不大,而在智力上的表现则大不相同。造成智力上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受教育程度不同,这是造成智力差别的最根本的原因;第二,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不同,同一实践中,有的人善于动脑筋,善于钻研,技术能力、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比一般人要强,智力作用相对大些,有的人在这方面则逊色得多。此外,有的人认识能力较强,善于总结经验,善于积累和运用经验,所以其劳动效率就比较高,其产品的附加值也就比较高。
实践证明,收入高低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表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呈现出新走向,收入的高低与受教育程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种文化程度与收入成正比的现象,在农村也很普遍。
劳动力质量上的差别决定了劳动力价格上的差别,当劳动力价格差别在市场经济中得以实现时,收入上的差别便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2.隐性收入的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收入等同于工资,而把工资外的收入忽略了。实际上,在工资收入以外,许多人的收入中存在大量的隐性收入,一些具有垄断性的行业和部门,由于缺乏竞争机制,以及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弊端,他们能够获得工资收入以外的灰色收入,使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另外,一些人的待遇收入中存在一部分实物形式的表现,特别是级别较高的干部和企业经营者所享有的待遇收入,其所存在的形式更为丰富。由于这些收入都有一定的价值,都可以货币表现其价值,所以也是货币收入。而享受这种待遇的人减少了其工资支出,所以等于相对地增加了其个人的工资收入。这些收入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3.权力腐败。权力腐败是滋生一批暴富分子的土壤。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就使中国社会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得利的主要是这样几类人:一是部分资源的管理者,这些人手中握有的权柄使他们拥有计划内物资的审批权和资金的使用权,他们得利的手段往往就是直接收受贿赂和贪污挪用公款;二是少部分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这类人特别容易将国有资产通过各种途径变为已有;三是有能力将权力变换为金钱的中介者,他们和社会资源管理者中的腐败者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四是一些派驻海外及港澳地区的中资机构的少部分工作人员,这些人或者擅用公款经营超范围的业务,或者收取贿赂或索取回扣,从中大量获利。另外,利益集团对政府政策的左右和干预,导致收入和资产分配的永久性不平衡,增加了低收入者的投资风险,使扶贫和社会救济计划难以落实到真正的穷人身上,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甚至流入利益集团的腰包。以上这些因权力腐败而获得的非法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虽然这一原因所引起的收入差别扩大可能从数量上来看对全国收入差别的效应并不明显,但对人们心理上产生的不满效应却是巨大的。
六、小结
从本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必经阶段的原因,也有国家收入分配政策调整的原因,既有特定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因,也有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此外还有非市场因素影响的原因。这些因素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交互作用,使得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在制定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政策措施时,一定要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核心期刊论文》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核心期刊论文
文章地址: https://www.zhichengyz.com/lunwen/jingji/caikuai/24058.html
快速预审、投刊前指导、专业学术评审,对文章进行评价
立即咨询校对编辑、深度润色,让稿件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体例等标准
立即咨询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确保稿件达到要求
立即咨询数据库包括:期刊、文章、书籍、会议、预印书、百科全书和摘要等
立即咨询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立即咨询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
立即咨询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降低退稿或拒稿率
立即咨询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指导完成投稿附信(cover letter)
立即咨询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