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提供论文发表咨询,国际出版,专利申请,英文期刊投稿咨询,SCI,SSCI,EI源刊,A&HCI,SCOPUS等高端学术咨询服务

推荐好友
扫一扫,关注最新学术知识和资讯

扫码关注公众号

职称驿站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官方微信号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论如何完善现代农民的文化培养模式核心教育期刊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布时间:2014-05-04 17:28:02浏览:

  论文摘要: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的文化素质决定着农业基础设施和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更新,并决定着农民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同时农民的文化和科技素质又影响着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对市场经济变化的敏感程度,从而影响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力量,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文化农民素质也有了更新的要求。建设好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力量,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文化农民素质也有了更新的要求。因此,研究与新农村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农民培养模式的创新,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文化农民,培养模式

  一、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关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建设,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力量,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一)新农村建设对文化农民培养的基本要求

  1.对新农村建设和文化农民基本内涵的理解。从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来看,内含着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农民的文化素质主要是指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农民文化程度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现阶段农村劳动者中,95%以上基本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前提在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2.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的基本素质要求。文化素质是反映中国农民整体水平的基本素质,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和文化水平,也就没有新型农民。这就要求,农民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至少要完成基础教育,具备一名现代社会农业劳动者所需的基本能力。从自身能力层面来看,新型农民就是要达到“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等要求,用现代观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具有创业精神、开拓意识和较高组织化程度。其一,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农民要具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全新的就业观念,具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思想品质,积极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其二,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包括现代科技知识和农业专业知识等。文化农民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能主动学习新科技、新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熟练操作现代农业生产工具、机械,能较快地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中坚农户和科技示范户,能形成较强的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农村地区的共同富裕。其三,要求具有一定的综合文化素质。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科技转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应做到边学习边创业,积极融入现代大农业,更好地服务新农村经济建设。

  (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

  1.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上来看,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靠农民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搞活农产品流通市场;增加农村收入要靠农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创业;从新农村建设的产业结构优化需求上看,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实现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按照优质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农民需要改变过去的单纯种植、养殖做法,而要向农、林、牧、副、渔、工、商、服务等产业多方面调整发展,农民的素质越高,调整农业生产的能力也就越强。在农业产业化产业链条中,不论是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还是技术、信息的服务者,都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从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装备状况来看,凡是农民文化素质较高的地方,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现代化装备程度也高。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更新、推广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的限制因素,严重影响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整体进程。

  2.农民文化素质是农村经济繁荣的内在需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农民是农村科技信息的接受者,是农业科技应用的对象,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接受应用程度,决定着农业科技的转化速度和效果。因此,只有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才能增强农民采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实现和加速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迅速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与农民收入紧密相连。农民文化程度越高,户均收入也越多;农民文化程度指数越大,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也越高。文化程度指数高的地区其农民人均收入也较高,农民的商品意识也较强,择业门路也会广,发展的农村第二、三产业的收入也多。所以,要迅速增加农民的收入,建设新农村必须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

  4.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必然要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施的重大战略措施,也是迈向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最有效的途径是依靠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武装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因此,没有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

  (三)农民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和突破口

  1.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生产发展靠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搞活农村市场流通; 增加农民收入靠农民的统一协调、勤劳智慧和艰苦创业等,新农村建设最终还要广大农民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忽略新农民这个主体素质的提高,再好的硬件条件,再美的优良环境,也会失去它们建设和存在的最终意义。

  2.培育文化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没有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农民文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因此,建设新农村,不能没有新型文化农民。

  3.培育文化农民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文明进步。只有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勤劳致富蔚然成风,遵纪守法、诚信友爱,摈弃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崇尚文明成为新时尚才能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貌。

  二、现阶段中国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差距

  农业部主管农民教育的张宝文副部长在2004年“农民培训暨中国农民大学发展研讨会”上提供的调查数据表明:当前,中国农村中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七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只有0.5%。其中,懂得如何使用农药的农民不足1/3。农民整体知识水平不高,科技素质水平普遍偏低以及对现代农业科技的领会能力和掌握能力较差,这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和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民迫切需要的技术培训与落后的培训机制严重脱节、农村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有很大关系。导致政府部门还不能及时有效的将科学技术在农村中普及与推广,许多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机械装备难以推广应用,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影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严重制约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建设新农村也将受到制约。农民的各方面素质远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仍与加快中国农业和农村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三、建立与新农村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农民培养模式

  (一)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农民培训工作,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体制

  1.拓宽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的渠道。农村青年利用农闲时节,根据生产需要,学习自学考试课程,提高素质并取得高等教育文凭。这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基本不占用地方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解决了地方高等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小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又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制定相应政策,建立健全助学体系,加强农村自学考试的基地建设。根据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组织助学辅导,以便提高农村自学考试的质量,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

  2.加强技能和识别能力培训。首先,要重视初中或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增加就业技能课程或在初中、高中阶段适度延长职业技能教育时间,进一步强化回乡青年的就业能力培训。一是发挥村级小学资源优势,扫除青壮年文盲农民。二是要适时的进行岗前培训。三是要继续发挥农民夜校的作用,就近向农民提供学习科技、学习技能的场所,形成农民学文化的良好氛围。 其次,培训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也就是市场主体,所以对农民进行市场经济意识的教育和经营管理等其他专业技能的培训势在必行。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程度和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建立职业培训体系。包括加强就业前培训;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加强再就业培训;发展远程培训。

  (二)创新农民培训的工作机制、工作方式与重点,有目的地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民

  1.创新农民培训的工作机制。首先,整合农民培训的师资资源。对县(市)内各涉农科技部门和县农广校、职教中心等的师资资源,按照农民培训工作的具体规划进行统一整合。其次,构建立体式的农民培训的有效载体。组织以各业科技人员为主的农民培训专业队伍、建立以先进农技推广设施为基础的农民培训工作网络、构建各种类型的农民培训中心场所、建设以农业高新科技园区为基础的农民培训实训基地、实施“三电合一”(电台、电话、电脑)的农民培训传播模式。最后,构筑县、乡、村三级农民培训工作体系。

  2.优化农民培训的工作方式。首先,根据农事季节、农业区域和农民文化素质层次不同,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示范村户培育与点户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其次,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计划,对农村富裕劳动力进行农业科技、技能和引导性培训,促其在农业内部转移和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最后,依托县农广校和有关大专院校,开展农民大中专学历教育,为农村培训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科技和管理人才。

  3.突出农民培训的工作重点。首先,提高“三种能力”。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科技储备能力、农业科技转化能力。其次,推进“四个转变”。即由过去单一为农业增产提供技术支持向产前、产中、产后和生产、生态、生活提供技术支持转变;由注重常规技术向既注重常规技术的集成升级又注重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转变;由注重农业生产管理向农业生产、资源保护、生态建设和农民生计等多方位管理转变;由注重引进、试验、示范向引育结合,将本地特色产品做大做强转变。最后,实现“五个突破”。即在农科教紧密结合的机制上实现突破;在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心工作上实现突破;在推进农村带动两个转移(农业内部转移、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上实现突破;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上实现突破;在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上实现突破。

  (三)要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地方政府要根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开展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为中国产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一要着力培养五支队伍:即培养一大批基层组织负责人,组织发动和带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培养一大批农民技术人员,带头应用和传播先进农业技术;培养一大批种养殖业能手,率先致富奔小康,带动广大农民共同富裕;培养一大批经营能人,创业办实体,繁荣农村经济,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村产业群体;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村发展建设各领域的能工巧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面貌。二要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撑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将农业科技成果辐射到千家万户。三要进一步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

  (四)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着力改善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生产能力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已经被时代赋予了极大的责任。农村职业教育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的新型就业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将起到重要而强大的推动作用。发展农业现代化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农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大力实施,需要大力抓好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生产能力。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华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因此,应从以下方面着力改善和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生产能力。

  1.通过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劳动技能。通过教育,逐步引导农民群众逐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指导生产。要健全和完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把农村的文化教育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人、财、物各方面来提高农业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比重。

  2.要充分发挥各级科技等部门和单位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培训方法,造就和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要把传统方式与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培训等方式有机衔接,注意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系统性培训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培训方法,农闲系统培训、农忙急用培训,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造就和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参考文献:

  [1]孙君,王佛全.专家观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权威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王振中.中国农业、农村与农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牛若峰,等.中国的三农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程怀儒.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及其成因[J].广西社会科学,2008,(2):72-76.

  [5]潘进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破解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J].甘肃科技,2005,(7):24-25.

《论如何完善现代农民的文化培养模式核心教育期刊》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发表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如何完善现代农民的文化培养模式核心教育期刊

文章地址: https://www.zhichengyz.com/lunwen/ligong/jianzhusheji/26166.html

我们的服务
  • 稿件预审

    快速预审、投刊前指导、专业学术评审,对文章进行评价

    立即咨询
  • 润色编辑

    校对编辑、深度润色,让稿件符合学术规范,格式体例等标准

    立即咨询
  • 学术翻译

    适用于语句和结构尚需完善和调整的中文文章,确保稿件达到要求

    立即咨询
  • 文章查重

    数据库包括:期刊、文章、书籍、会议、预印书、百科全书和摘要等

    立即咨询
  • 期刊推荐

    让作者在期刊选择时避免走弯路,缩短稿件被接收的周期

    立即咨询
  • 稿件格式修改

    根据目标期刊格式要求对作者文章进行全面的格式修改和调整

    立即咨询
  • 协助提交稿件

    帮助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降低退稿或拒稿率

    立即咨询
  • 投稿附言指导

    按照您提供的稿件内容,指导完成投稿附信(cover letter)

    立即咨询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